“M” 表示煤矿用,“H” 表示通信电缆,“Y” 表示聚乙烯绝缘,“V” 表示聚氯乙烯护套(如果是低烟无卤型,护套材料会采用低烟无卤材料替代聚氯乙烯),“P” 表示编织屏蔽。“4*2” 表示电缆由 4 对绞合线芯组成,每对线芯由 2 根导线构成,“0.75” 表示每根导体的截面积为 0.75mm²。
结构特点
导体:通常采用退火裸铜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能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与高效。
绝缘材料:使用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按照全色谱标准标明绝缘线的颜色,便于识别和区分不同的线芯。
绝缘线对:把两根不同颜色的绝缘线按不同的节距扭绞成对,采用规定的色谱组合以便识别线对,可有效减少线对之间的串扰。
屏蔽层:采用铝箔加铜网的屏蔽结构,铝箔可以有效屏蔽电磁干扰,铜网编织密度通常较高,能增强屏蔽效果,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对信号的影响,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护套:一般为阻燃蓝色聚氯乙烯(PVC)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阻燃性和机械强度,能保护电缆内部结构不受外界因素的破坏。也有低烟无卤型,采用低烟无卤的聚烯烃等材料,燃烧时烟量少、无卤酸气体释放。
性能特点抗干扰性强:铝箔和铜网的双重屏蔽结构,使其具有出色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能在电磁环境复杂的煤矿井下等场所,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和准确。
低烟无卤特性(部分):低烟无卤型的电缆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少,且不释放卤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降低了火灾发生时对人员和设备的危害,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电气性能稳定:绝缘性能良好,电缆的电容、电感等参数设计合理,可保证信号传输的质量和速度,满足通信系统对信号传输的要求。
环境适应性好:具有较好的防潮、耐腐蚀性,能在潮湿、有化学腐蚀等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保持机械和电气性能不变,适用于煤矿井下等复杂环境。
应用场景主要用于煤矿井下等有防爆要求的场所,作为通信电缆使用,可用于连接各种监控设备、通信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如井下的监控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实现安全信息化数据传输,在工业环网中的数据传输起着关键作用。
技术参数额定电压:一般为 300/500V。
长期工作温度:70℃。
绝缘电阻:在 20℃时用直流 500V 电压试验稳定充电 1min 后,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2500MΩ・km。
电气强度:各对绞屏蔽之间以及对绞屏蔽与总屏蔽之间应不断路,电缆的线芯和线芯之间以及屏蔽之间应经受 50Hz、交流 2000V 电压试验 5min 不击穿。
敷设温度:敷设时环境温度不低于固定敷设 - 40℃、非固定敷设 - 15℃。
弯曲半径:无铠装层的电缆最小弯曲半径应小于电缆外径的 6 倍,带铠装层的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2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