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治疗仪是一种利用中频电流(频率通常在 1kHz-100kHz)进行物理治疗的仪器,属于电疗设备的重要类型,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理疗科及家庭康复场景。
中频电流通过电极片作用于人体时,能克服低频电流(如低频脉冲电疗)的皮肤阻抗高、刺激强等缺点,可更深入地穿透皮下组织,产生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和非热效应(影响神经传导、调节肌肉兴奋性),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主要治疗作用镇痛:通过抑制神经传导通路,缓解各种急慢性疼痛(如颈肩腰腿痛、关节炎痛、神经痛等)。
改善血液循环:扩张局部血管,增加组织供血供氧,加速炎症吸收。
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痉挛、僵硬,改善肌肉紧张状态(如腰肌劳损、落枕等)。
促进组织修复:辅助术后伤口愈合、松解粘连组织(如关节粘连、瘢痕增生)。
锻炼肌肉:通过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刺激肌肉收缩,预防肌肉萎缩(如偏瘫后肌肉功能障碍)。
适用范围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滑膜炎等。
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韧带扭伤、肌腱炎、运动后肌肉酸痛等。
神经相关问题: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等。
术后康复:骨折愈合后功能恢复、术后粘连松解等。
清洁治疗部位皮肤(去除油脂、汗液,避免影响导电)。
将电极片(或导电橡胶板)贴于病灶处或相关穴位,确保贴合紧密。
连接仪器,根据病情选择预设治疗模式(如 “止痛”“按摩”“康复” 等),逐步调节电流强度(以患者感觉舒适、无明显刺痛为宜)。
每次治疗时间通常为 15-30 分钟,每日 1-2 次,具体疗程需遵医嘱。
注意事项禁忌部位:皮肤破损、溃疡处;孕妇腹部、腰骶部;心脏起搏器植入者、严重心脏病患者;出血倾向者;恶性肿瘤部位等。
操作时避免电流过大导致皮肤灼伤,治疗后若出现红肿、刺痛需暂停使用。
家庭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参数,不 可 替 代 正规医疗治疗。
中频治疗仪因操作简便、安全性较高,在慢性疼痛管理和康复理疗中应用广泛,但其效果需结合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