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吸式移动充电宝作为现代便携充电设备的重要形态,因其便捷的连接方式和高效的充电能力,逐渐成为用户的主流选择。在其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电磁兼容性(EMC)问题,尤其是针对传导发射方面的检测和整改,成为保障用户使用安全和产品顺利进入市场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深圳市南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近期针对磁吸式移动充电宝的实际检测项目,围绕GB/T 17626.3标准,深入解读传导发射摸底测试与整改的相关技术和实践,力求为同行业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
一、产品成分分析:电磁发射的源头把控磁吸式移动充电宝的核心组成包括电池单元、充电控制电路、磁吸连接接口以及外壳结构。这些部分彼此关联,直接影响着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在传导发射方面,主要关注充电电路中的开关电源模块和磁吸接口的设计,因其是传导干扰的主要源头。开关电源中的高频开关动作,容易产生大量的高频脉冲噪声,通过电源线或磁吸接口向外传导,引起传导发射超标。
磁吸式连接结构的设计也影响传导路径及阻抗匹配,不完善的设计会导致电磁干扰(EMI)在接口处反射和辐射,造成辐射发射摸底问题。深入分析电路设计、元器件布局及接口工艺是控制硬件EMC的第一步。
二、检测项目解析:聚焦GB/T 17626.3传导发射摸底测试GB/T 17626.3标准主要针对电磁兼容限值及测试方法之传导发射,要求对设备供电端口从150 kHz至30 MHz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干扰信号进行测量和评估。深圳市南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检测过程中,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项目:
开关电源供电线的传导干扰测试。 磁吸接口供电及控制信号线的传导发射测试。 产品工作环境模拟下的辐射发射摸底测试。通过模拟真实使用场景,结合符合GB/T 17626.3规范的测量设备,如人工电网(Artificial Mains Network, AMN),针对传导干扰进行了系统评估。检测结果显示,部分样机在指定频率带宽内存在传导发射超标现象,尤其以150 kHz至1 MHz范围内更加明显,提示需针对电路设计和屏蔽措施展开整改。
三、辐射发射摸底与整改的相关性文章标题强调“传导发射摸底分析”,但在实际工作中,辐射发射摸底测试同样不可忽视。深圳市南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传导发射超标往往伴随辐射发射异常。这两类发射在传导和辐射路径中相互转化,若单纯聚焦一端整改,难以彻底解决EMC问题。
针对辐射发射摸底发现的异常点,公司结合整改方案,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改善PCB电路布局,缩短信号回路路径,减少天线效应。 增强金属外壳及磁吸接口的屏蔽性能。 增加滤波组件,如共模扼流圈和电容,抑制高频干扰源。辐射发射整改与传导发射整改往往需同步推进,才能有效减少干扰水平。
四、深圳市南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整改实践方案以GB/T 17626.3标准为基准,公司结合具体产品测试数据,制定了科学的整改措施并实施,主要包括:
传导发射滤波器优化 | 选用高品质共模电感及X/Y电容,布局更合理,升高滤波等级 | 降低150 kHz至30 MHz范围内传导噪声分量 |
磁吸接口屏蔽结构改良 | 采用多层金属屏蔽层及接地结构设计,加固缝隙密封 | 有效减少接口处辐射和传导干扰 |
开关电源软启动及波形调整 | 采用软开关电路设计,减少开关噪声尖峰 | 传导及辐射发射均得到明显抑制 |
PCB布局调整 | 最短回路设计,信号和电源区域分割,增加接地平面 | 降低EMI辐射和规模传播路径 |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产品进入实验室复测,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指标均达标,显著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使用安全性。
五、对用户和行业的启示磁吸式移动充电宝在带来便利的也隐藏着复杂的EMC挑战。深圳市南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实践表明,系统的辐射发射摸底测试与传导发射摸底测试结合,配合科学合理的整改方法,才能真正实现电磁兼容的合规与稳定。
对研发企业而言,提前介入EMC设计检测,避免后期整改成本激增,是降低产品风险、保障品牌信誉的必由之路。对于消费者,选择通过正规检测并拥有完善整改方案的产品,不仅能享受设备带来的便捷,更保障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六、深圳市南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磁吸式移动充电宝GB/T 17626.3传导发射摸底分析和整改中的成功实践,充分体现了系统EMC检测技术和产品设计改进的重要性。企业通过有效整合辐射发射与传导发射的检测及整改工作,不仅提升产品性能和合规性,还推动了行业电磁兼容技术的进步。未来,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发展,对电磁环境的要求将更高,深圳市南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将继续深入攻关,提供全面专业的EMC解决方案,助力更多高质量电子产品进入市场,实现安全与性能的最优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