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旗舰环保展 | 第27届中国环博会 IE expo China 2026
自2000年举办以来,中国环博会(IE expo China)已成长为规模仅次于母展慕尼黑IFAT展的亚洲旗舰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博览会,是海内外环保企业提升品牌价值、拓展海内外市场、促进技术交流、了解行业趋势与发掘商机的平台。 2026年是环境产业洗牌突围的赛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等趋势带动了环境科技和模式的更新与迭代,环保企业加速进化正当时。 作为亚洲旗舰环保一站式解决方案赋能平台,为共寻不确定环境下的破局之道,2026年4月13-15日,第27届中国环博会IEexpo China 2026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再度以全馆的阵容重磅亮相。 第27届中国环博会与行业心声同频,提出年度策展主题「聚焦细分·持续进化」,将继续深耕环保、聚焦细分,深入挖掘城市供排水管网、节水与水循环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与建筑固废等细分领域的市场潜力;朝“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向进化,探索退役电池与风光组件回收利用、生物质能、塑料循环利用等领域的更多可能,与中国环保企业一起寻求突破,再生迭代,协同合作。 同期举办“2026中国环境技术大会”政、商、学、研各界菁英人士顶层思维分享和丰富的产业链活动,为环保企业提供品牌擢升、客户触达、业务拓展、趋势掌握、资源共享等多维提升的平台沃土,赋能未来机遇。
展会详情
循环经济专题展
亚洲旗舰环保展,助企业站上循环经济新风口乘着社会经济全面绿色转型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的东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这个万亿级市场正在加速崛起,金属危废资源化、再生塑料、锂电回收等多领域迎来发展机遇,新一轮循环经济市场蓄势待发,需要大量新技术来支撑!
中国环博会作为规模仅次于慕尼黑IFAT展的全球第二大、亚洲旗舰环保展,一直以来都特别重视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与再生利用产业链的展示交流。2025年顺应市场趋势,将于2025年4月21-2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在第26届中国环博会同期举办“2025国际循环经济专题展览暨论坛”,助力企业竞逐抢滩万亿新蓝海。
展示范围|全景展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一)工业循环经济1.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煤系、石油天然气、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矿及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废石综合利用技术、装备与产品,以及整体解决方案.
2.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钢铁冶金渣、有色冶炼渣、化工废渣、工业副产石膏等综合利用技术、装备与产品。
3. 余热和余压回收利用技术与装备。
4. 产业园区循环化、生态化改造整体解决方案及成果。
5.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展示。
(二)资源再生利用与再制造1. 资源再生利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电池、废塑料、废橡胶、废轮胎、废玻璃、废旧灯管、废旧纺织品等再生循环利用技术、装备与产品。
2. 再制造: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起动机、电动机等零部件再制造技术、装备与产品,矿山机械、工程机械、机床、盾构机、医疗器械、复印机、打印机及耗材等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装备与产品,再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3.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再生资源产业园区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展示及整体解决方案。
4. 互联网+循环利用:再生资源分类回收体系、城市生活垃圾与再生资源分类回收“两网融合”体系、互联网+共享经济、再制造旧件回收与产品销售体系、再生资源与再制造交易体系展示。
(三)城镇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城市和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与产品。
建筑废弃物及废旧路面材料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与产品。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与产品。
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与产品。
垃圾资源化利用整体解决方案。
(四)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1. 城市和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与产品。
2. 建筑废弃物及废旧路面材料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与产品。
3.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与产品。
4. 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与产品。
5. 垃圾资源化利用整体解决方案。
(五)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装备1. 燃烧、填埋、热脱附、熔融处理、电弧等离子处置等技术;
2. 重金属、有机溶剂提纯技术,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
3. 破碎设备、物化稳定设备、焚烧炉、熔融炉、物化稳定设备、离子火炬、热解气化炉设备;
(六)节能低碳与可再生能源1. 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商用和民用节能。
2. 碳械排、捕获、利用、封存技术与装备。
3. 综合能源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4. 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纯电动)、快速充电装置、替代燃料、大容量储能装置等技术、装备与产品。
5. 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与装备。
(七)节水与水循环利用1. 工业节水减排:循环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技术、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等;
2. 农业节水增效: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畜牧渔业节水技术等;
3. 非常规水利用:再生水利用、雨水利用、矿井水利用等;
4. 城镇生活节水降损、智能节水监控平台等;
(八)共享经济与绿色消费1. 旧物交换利用平台与系统;
2. 绿色消费体系;
3. 、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管理;
(九)循环经济文化及其它符合“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循环经济原则的模式、产品、创意;(十)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管理软件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