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广州设计周
时间:2025年12月5-8日
展馆: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
广州国际采购中心
南丰国际会展中心
IDD哲人堂哲思对谈 | 一场极境高原的设计对话,寻找文化精神的归宿!特别鸣谢 | 首席lingxian伙伴
RARA 系统定制家居
以构建国际lingxian的系统定制家居品牌为理念
对“IDDshijielingxian设计对话”的支持

IDDshijielingxian设计对话,是广州设计周联合GIA广州设计周资源伙伴联盟中的中外设计lingxian机构、组织和媒体并携手shijielingxian系统定制家居品牌RARA共同发起的一项对话世界设计lingxian者的国际设计交流计划,IDDshijielingxian设计对话以「MASTER MIND巨匠的思索」为思想探寻的主旨方向,希冀通过与shijielingxian设计巨匠对话,探索shijielingxian设计思想,以shijielingxian推动中国lingxian,以中国lingxian影响世界设计。
2025年3月4日至9日,由广州设计周和RARA系统定制家居主办,IDD哲人堂2024年度主席 黄永才和IDD哲人堂2024年度联席主席 沈烤华领衔IDD哲人堂成员 许京军、徐英哲、张修强、常恩、叶永志、涂天宝,以及《谁最中国》创始人 张海丰 一起开展的一期IDD哲人堂lingxian策源探索之旅——纯净计划圆满落幕,与自然对话、与文化对话、与产业对话,探寻设计思维赋能地域发展的创新路径。在海拔3000米的藏区,广州设计周CEO 贺文广先生组织IDD哲人堂成员们面向南迦巴瓦,共同开展了一场围绕“设计x哲思”的高原饭桌小论坛。这场论坛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成员们在纯净的自然环境中,分享了设计、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思考。哲人堂成员们围绕贺总提出的问题,结合几天来在纯净探索中的所见所感,纷纷发表了各自的思考与见解。他们将自然的纯净与自身的设计哲学相融合,直面本次旅程的核心命题——在最纯净的自然中,探寻文化精神的根脉,并以此展望IDD哲人堂的未来发展方向。高原饭桌小论坛

在最纯净的自然中
探寻文化精神的根脉
黄永才.
RMA共和都市 创始人/创意总监
IDD哲人堂2024年度主席

“在藏区的见闻中,你认为哪些'lingxian'特质会重塑你的设计思考?”
黄永才:lingxian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或物质层面的概念,而是一种精神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通过与当地司机师傅的交流,我意识到lingxian是相对的,它需要参照物和冲突的对比。比如,当地人养牦牛不是为了买卖,而是作为一种信仰和生活方式,这种观念与我们追求物质财富的价值观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我感受到他们在精神层面的lingxian。
当地的文化差异,如婚姻观念和社会规范,也让我反思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与lingxian。这次旅程让我明白,设计的背后需要洞察文明与供需关系,而旅行的意义不仅在于拍照打卡,更在于与当地人深入交流,感受最真实的文化与生活状态。这种冲突与融合的体验,让我对“lingxian”有了全新的认知。
Q2:“如果用三个关键词这次旅行带给你的感受或启发,你会选择哪三个?为什么?”
黄永才:时间、空间和共生。是时间,西藏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让我意识到,时间不仅是季节的流转,更是人类适应不同生存状态的见证。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春夏到秋冬,时间在这里呈现出一种垂直的层次感,正如我们面对时代洪流中的挑战与机遇,需要不断调整和适应。
是空间,西藏的独特地理环境塑造了它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形态,这种在地性让我思考空间与需求的关系——为什么这里的房子是这样盖的?藏区的整装风格又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背后是对空间需求的深刻理解。
最后是共生,我认为一切存在都有其合理性,需求决定了形式。就像茶园老板提到的,就地取材、尊重当地的建造方式和文化,才是真正的共生。我们不能违背自然和人性,就像不能强行将珠三角的不锈钢搬到西藏,也不能把西藏的石头背回珠三角,
真正的设计应该是与当地环境、材料和人文共生的结果。这三个关键词让我对设计、文化和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
Q3:“关于墨脱或藏区,天马行空不考虑落地,你想为藏区做点什么?”
黄永才:在讨论为藏区或墨脱做什么时,我认为关键词是“干预”。旅游业看似能带来经济效益,但当地人未必需要。真正的干预应关注养老、教育和就业,而不是商业利益。
资本虽趋利,但我们可以找到利他又利己的模式,比如松赞酒店将部分收入分给村民,既尊重当地居民,又实现商业价值。干预不可避免,但要控制程度,避免过度开发,像云南一些地方因过度商业化失去本地特色。我们需要在共生中找到平衡,确保发展可持续。
科技也为藏区带来新可能,比如无人机解决高海拔交通问题,甚至应对雪崩等极端环境。未来应拥抱科技,融入当地生活与教育。这些想法有些天马行空,但它们为藏区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最终,我们要在尊重当地文化和环境的基础上,找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既改善生活,又保护这片纯净的土地。
Q4:
“关于哲人堂,作为首届成员,说说感受,
给哲人堂运营提点建议?”
黄永才:
回归到哲人堂,我觉得之前参加过的很多活动只是拍照,缺乏实质内容,时间浪费了,大家也不爱参与。但这次活动不同,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比如哲哥负责拍片子,烤华擅长外交,宝哥务实认真,阿志注重细节,修强人品好,适合做家长。
我们不仅要宣传,还要思考如何变现和推进,比如建立一个基金或合作项目。三人行必有我师,互补才能共同进步。哲人堂不应昙花一现,而应通过实际合作和互补,实现持续发展。

沈烤华.
观享际·SKH室内设计 创始人/设计总监
IDD哲人堂2024年度联席主席

Q1:“在藏区的见闻中,你认为哪些'lingxian'特质会重塑你的设计思考?”
沈烤华:作为第三次进藏的我,这次旅程让我感触尤为深刻。这次的行住体验与以往截然不同,品质非常高,尤其是入住的酒店堪称西藏的天花板,作为室内设计师,我对住宿的要求很高,但这次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这次旅程让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连续坐车十多个小时,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经历了阳光、下雨、大雪甚至雪崩,司机的精湛技术和每一次拐弯的惊险都让我印象深刻。这让我联想到设计行业,很多时候我们想退却,但只能坚持前行,就像去墨脱的路上,艰难,但只能继续向前。
最后,看到朝圣者的信仰与坚持,我深刻感受到人的渺小与生死之外的东西,这让我意识到,无论是旅行还是设计,放松心态、坚定前行才是最重要的,紧张或放松,结果都是一步一步往前走。